為貫徹落實《安徽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規劃(2018—2030年)》,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集聚發展,培育一批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基地,打造人工智能產業高地,安徽省出臺“實施方案”,9月27日安徽省經信廳副廳長王有軍發布了這一方案。
實施方案提出總體思路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主線,堅持創新引領、市場導向,聚焦重點領域,優化資源配置,突破關鍵技術,打造智能產品,培育龍頭企業,完善產業生態,構建支撐體系,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加快形成一批點面結合、錯位發展、協調共享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基地,將人工智能產業培育發展壯大成為全省優勢支柱產業。
實施方案提出了建設目標:到2022年,形成一批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技術創新成果,研發一批人工智能標志性產品,培育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匯集一批高水平領軍人才,優先培育智能語音(中國聲谷)、智能機器人、智能家居、智能網聯汽車、類腦智能等人工智能產業,形成國內有特色、有影響的人工智能產業基地,基地產業集聚度達到80%以上,全省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和總體競爭力進入全國前列。到2025年,人工智能關鍵核心技術和重點應用領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人工智能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速涌現,智能語音(中國聲谷)、智能機器人、智能家居、智能網聯汽車、類腦智能等人工智能產業基地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增強,產業集聚度進一步提升,圍繞醫療、教育、健康、養老、公共安全等領域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和產品開發應用培育一批新的產業集群,成為全國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產業發展集聚區和創新發展示范區。
關于建設重點,“實施方案”提出主要有:
智能語音(中國聲谷)產業基地。充分發揮省部合作機制,促進“中國聲谷”擴容提質。加大智能語音技術應用,推動智能語音領域的工程技術創新及成果轉化,在語音合成、語音識別、機器翻譯等核心技術領域保持國際領先地位。依托國家大科學裝置、國家重點實驗室、大院大所及重點高校,加強人工智能核心基礎產品研發,重點發展高精度的智能傳感器、專用芯片、工業軟件等人工智能核心基礎產品。形成貫通智能語音、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研發、基礎平臺和物聯網等完整產業鏈。
智能機器人基地。依托“蕪馬合”等市龍頭企業,加強與國內重點高校、科研機構及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合作攻關,提升機器人產品在傳感、交互、控制、協作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進一步運用機器視覺、人機協作等技術,促進工業機器人及智能制造技術在高強度、高柔性、高潔凈度、高危險、高質量等重點領域場景的示范應用,全面提升工業機器人傳感、控制、協作和決策性能。優先布局智能服務機器人發展,以智能感知、模式識別、智能分析和智能決策為重點,大力推進助老助殘、醫療康復、養老陪護、消防救援等特定應用場景的智能服務機器人研發及產業化,將我省打造成全國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機器人全產業鏈發展高地。
智能家居基地。依托家電大省產業集群優勢,整合利用創新資源進行智能化升級,重點支持智能傳感、物聯網、機器學習等技術在智能家居產品中的應用,大力開發智能家電、智能安防、智能家具、智能照明、智能潔具、智能安防等智能家居產品,實現家居產品的人機對話、行為交互、設備互聯和協同控制等。建設并推廣一批智能家居測試評價、示范應用項目,提升家居產品的個性化、智能化服務能力。
智能網聯汽車基地。推動整車企業與省內外科研單位、企業開展合作,加快先進零部件及系統開發應用,突破先進車載智能傳感系統、車載智能終端系統、自動駕駛模擬器、智能輔助駕駛系統等產品,開發具備高級別自動駕駛功能的智能網聯汽車,實現特定場景規模應用。謀劃建設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平臺,實現由封閉式簡單場景測試體驗逐步向開放式應用場景落地轉化。
類腦智能產業基地。依托中國科大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類腦智能開放平臺,支撐開展類腦認知與神經計算、類腦多模態感知與信息處理、類腦芯片與系統、量子人工智能、智能機器人等技術的研發與工程化,開發類腦智能操作系統、類腦神經芯片和類腦智能機器人等一系列類腦智能產品,推廣一批類腦智能關鍵技術成果,并服務于交通、教育、電力、社會管理和醫療等應用領域。
關于重點任務,“實施方案”提出:
(一)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引導和支持企業開展類腦智能、語音智能和機器人等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支持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承擔或參與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省科技重大計劃設置人工智能相關科技專項,謀劃一批人工智能科技研發項目,圍繞腦成像、類腦感知與理解和類腦神經芯片等關鍵核心技術,探索建立“揭榜掛帥”機制,開展各種形式合作攻關,形成一批原創性科技成果,促進科技成果“沿途下蛋”,引領和支撐產業發展。
(二)實施一批重點項目。加強重點項目儲備,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開展與人工智能領域央企、民企、外企對接合作,加快軍民融合領域技術轉化。圍繞智能汽車、智能家居、高端芯片等重點領域,布局一批人工智能重點項目。加快推進合肥超算中心、國產計算機、寒武紀研產中心、長鑫存儲、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等項目實施,加快推進蕪湖機器人軍民融合產業基地建設。完善項目協調推進機制、要素保障機制,建立人工智能產業重點項目庫,落實責任主體,加強調度推進,開展精準服務,保障項目實施。
(三)形成一批標志性產品。以品牌企業為依托,推進與關鍵零部件、系統集成企業及重點用戶單位開展合作研發和協同攻關,加快培育一批自主集成人工智能產品。支持龍頭企業、科研院所等相關創新主體以市場需求為引領,培育人工智能創新產品,在核心基礎產品、智能終端產品等方面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品牌。加大行業示范應用,促進人工智能技術產業化,推動智能產品在工業、教育、養老、醫療、交通等領域的集成應用。
(四)培育一批創新型企業。加快人工智能企業梯隊建設,打造以領軍企業為核心、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為支撐、服務型企業為補充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系統,帶動產業鏈創新發展。圍繞我省人工智能產業基地建設,在智能語音、智能機器人、智能家居等領域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術的人工智能骨干企業,通過戰略重組、品牌打造、上市等途徑,扶持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干企業發展壯大為行業領軍企業。推進人工智能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培育一批“瞪羚企業”和“獨角獸”企業。支持人工智能創業團隊、孵化機構和各類投資機構,圍繞人工智能細分領域,培育有競爭力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支持各類機構和平臺面向人工智能企業提供專業化服務,形成一批人工智能服務型企業。
(五)打造一批創新平臺。積極推進人工智能領域建設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等創新平臺,支持建設國家智能語音創新中心,在人工智能細分領域布局建設一批省制造業創新中心。推進與名校名所名院開放合作,支持高校院所和企業聯合組建人工智能研究機構、產業技術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推進建設人工智能專業技術服務、基礎資源共享與專業化應用開放平臺,建立開放協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創新體系。
(六)建設一批公共服務平臺。面向人工智能產業中計算資源、數據資源和技術服務的核心需求,依托行業領軍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設人工智能的開源軟硬件省級基礎平臺,打造若干個人工智能綜合性云計算服務平臺。依托重點研發機構建設標準測試與認證公共服務平臺,帶動產業生態鏈與產業集群發展。
關于實施路徑,“實施方案”提出采取“基地+基金”—強化資本支撐體系,“龍頭+配套”—構建產業生態體系,“智能+制造”—健全智能制造體系,“自主+協同”—完善產業創新體系。
“實施方案”還提出了保障措施,主要有:建立工作推進機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強產業開放合作,加強高端人才培養,優化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