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中國經濟前景如何?國際輿論近期提出各類分析看法,認為中國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著力擴大內需,在世界經濟體系中將繼續扮演“世界工廠”角色,并不斷增強“世界市場”作用,這將為中國與其他國家共享繁榮創造條件。
從“世界工廠”到“世界市場”
“中國正在為世界貿易再平衡做出切實的努力,而且這確定不是一個短期行為”?!秮喼奕A爾街日報》最近連續發表文章,關注中國貿易數字的變化。
中國商務部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第一季度,中國對外貿易繼2004年一季度之后再次出現逆差,逆差額為10.2億美元。當季中國外貿出現逆差主要原因在于,中國國內需求旺盛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飆升,推動中國進口額增加。
從長遠看,隨著中國政府擴大內需的一系列舉措效果日益顯現,中國13億人口的巨大消費潛力將得到極大釋放。法國興業銀行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中國正從一部“出口機器”變成“消費機器”。
中國成為日益重要的“世界市場”,有助于其他發展中國家在傳統美歐市場之外,找到新的穩定需求來源,為它們擴大出口、增加就業帶來機遇。在亞洲地區,中國已經成為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和出口目的地。在主要新興經濟體當中,中國作為“世界市場”的作用也日益突出。在非洲,中國作為“世界市場”為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復興資本公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查爾斯·羅賓遜指出,從2000年到2010年,中非貿易額增加了十倍多。他認為,在中非貿易迅速發展的基礎上,中國與非洲在基礎設施領域的合作也大規模開展。
中國的“世界市場”作用日益突出,也為美歐發達國家帶來了好處。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美國政府推出了大規模刺激出口計劃,而中國市場則是美國擴大出口的主攻方向之一。近年來,美國對中國出口增速大大超過對其他貿易伙伴的出口增速。
在歐盟內部,有關中國成為“世界市場”的作用也得到更大程度的認同?!兜聡鹑跁r報》近日報道說,雖然來自中國的競爭一度給歐洲國家帶來了挑戰,但隨著中國經濟逐漸轉型,眾多歐洲廠商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快速增長,“巨大的中國突然成為了全新的增長因素”。報道認為,中國新經濟增長模式能在危機中幫助歐洲。
中國作為“世界市場”的作用日益突出,既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中國與世界共享繁榮理念的具體體現,這對中國有利,對世界也有利。
從中國角度看,中國經濟發展,不僅需要進口大量原材料、能源、農產品,也需要進口大量先進技術設備和普通消費品。西班牙《拓展日報》認為,中國擴大進口是“惠民”之舉,不僅有利于促進國內經濟發展,也將提高民眾消費水平。
從全球角度看,中國“世界工廠”和“世界市場”作用的積極發揮,將產生全球共贏共利的效應。如同英國《金融時報》文章所說,“中國需求”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中國的市場潛力將有效“承托”中國與世界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也有利于世界經濟更加平衡。